1/72 日军三菱A6M2 "零式" (21型) 战斗机 1941年珍珠港,日本帝国海军飞龙号航空母舰,第4飞行队第11部队,墨野纯男
产品编号:
FOV-812030B
¥449.00
¥449.00
获得13.00 W币
评论
(0)0 销量
产品号码 | FOV-812030B |
---|---|
比例 | 1/72 |
产品名称 | 1/72 日军三菱A6M2 "零式" (21型) 战斗机 1941年珍珠港,日本帝国海军飞龙号航空母舰,第4飞行队第11部队,墨野纯男 |
国家/地区 | 日本 |
系列名称 | 第二次世界大战 |
物料 | 树脂 / 聚碳酸酯 / 聚氯乙烯 / 铝合金 |
重量 (克/安士) | 620 克 / 21.86 安士 |
尺寸(毫米/英寸) | 131 x 156 x 51 毫米 / 5.16 x 6.14 x 2 英寸 |
彩盒尺寸(毫米/英寸) | 300 x 190 x 160 毫米 / 11.82 x 7.48 x 6.3 英寸 |
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,日本"零"式战斗机凭借其卓越性能闻名于世,成为航空史研究的重要课题。
这款传奇战机的声誉与其设计师堀越二郎密不可分。20世纪30年代,堀越二郎先后赴意大利、英国、美国等航空技术领先国家考察学习。他善于将国际先进技术理念与日本本土研发能力相结合,为日本航空工业体系的建立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。1935年,他设计的三菱A5M(96式)舰载战斗机就以其卓越机动性著称,而后续研发的"零"式战斗机更是在技术应用上实现突破,成为当时最优秀的作战飞机之一。
1939年3月16日,"零"式首架原型机成功首飞,随后以"十二试舰上战斗机"的试验型号在横须贺航空队展开测试。1940年7月24日,日本正式开始小批量生产"零"式11型,首批制造64架。其中13架被调往中国战场进行实战检验,进驻武汉王家墩机场。在1940年9月13日的空战中,这些战机与中国空军的伊-152、伊-16-10型战斗机交锋并取得胜利。此后该机型陆续发展出21型、22型、32型、53型和63型等多个改进型号。至战争结束时,总产量达10,425架,成为日本战时产量最大的军用飞机。
"零"式战斗机采用革新性的机翼设计,是全球首款配备水滴形全透明座舱盖和流线型副油箱的战斗机。但为追求极致减重,其机体结构过于单薄,抗损伤能力严重不足,加之未配备自封油箱,导致被击中后极易起火解体。战争初期,"零"式凭借出色的机动性和火力配置占据绝对优势,令盟军战机难以招架。直到1943年后,随着美军P-51"野马"、F6F"地狱猫"、F4U"海盗"和P-38"闪电"等新型战机陆续投入战场,这种优势才被打破。战争末期,在日军穷途末路之际,"零"式更成为"神风特攻队"自杀攻击的主要载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