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d.Kfz.186 "猎虎"重型坦克歼击车(保时捷悬挂型)
产品编号:
FOV-801065A
¥699.00
¥699.00
获得21.00 W币
第653重装甲歼击营第3连314号车 "猎虎"(1945年3月)
评论
(0)0 销量
产品号码 | FOV-801065A |
---|---|
比例 | 1/32 |
产品名称 | Sd.Kfz.186 "猎虎"重型坦克歼击车(保时捷悬挂型) |
国家/地区 | 德国 |
系列名称 | 第二次世界大战 |
物料 | 树脂 / 聚碳酸酯 / 聚氯乙烯 / 铝合金 |
重量 (克/安士) | 900 克 / 31.5 安士 |
尺寸(毫米/英寸) | 255 x 166 x 71 毫米 / 10.05 x 6.54 x 2.8 英寸 |
彩盒尺寸(毫米/英寸) | 360 x 200 x 187 毫米 / 14.18 x 7.88 x 7.36 英寸 |
"猎豹"(Jagdpanther)——这款纳粹德国基于"黑豹"(Panzer V)坦克底盘开发的坦克歼击车,被众多历史学家誉为二战时期最卓越的坦克歼击车。
而"猎虎"坦克歼击车的重量则高达60吨。对于这一重量级别的装甲车辆,德国坦克设计师通常依赖扭杆悬挂系统,因其出色的承载能力。这类系统采用多根扭杆从前至后平行排列,但最大弊端在于其空间占用过大。在厚重的坦克装甲内部,空间本就需用于乘员补给、弹药储存及设备安置——几乎所剩无几,而扭杆悬挂系统进一步压缩了剩余可用空间。
许多机械工程师尝试对扭杆设计进行优化,但最终颠覆传统悬挂理念的,却是奥地利出生的天才费迪南德·保时捷博士(Dr. Ferdinand Porsche)。他开发了一套新型悬挂系统,将其安装在车体两侧外部,无需侵入内部结构。这一设计不仅简化了维护,还降低了悬挂系统的整体重量,同时减少了生产成本。
保时捷博士保留了扭杆的核心机械原理,但以更精巧的方式重新布局。他采用锥齿轮排列来模拟扭杆的力学特性。尽管保时捷的悬挂系统未能广泛采用,但其创新的工程思维仍彰显了他的非凡才华,值得后世长久赞叹。